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高踞難下

公屋聯會總幹事 招國偉 | 2019 年 11 月 27 日

房委會最新公佈,截至2019年9月底,一般申請者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仍然維持5.4年,而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9年。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香港回歸初期,提出三大房屋政策目標,公屋「三年上樓」至今仍然固守,但承諾在今天來說已相距甚遠,變為長期目標。

公屋輪候時間自回歸後,由於政府推出「八萬五」建屋目標,大幅覓地建屋,但同時不幸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樓市下滑,當時政府把大量未售的居屋單位轉為出租公屋之用,令公屋「三年上樓」的目標提早於2002年實現。在曾蔭權擔任特首的期間,輪候時間大致徘徊低於3年,但及至特首梁振英上任後,輪候時間於2014年首次觸及平均3年,其後持續上升,更升至2018年9月底的5.5年回歸後歷史高位,剛好也是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的翌年。

自去年6月底房委會公佈5.3年平均輪候時間,至最新的5.4年,大約維持了一年多,期間變化並不大,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更一直維持於2.9年高位。筆者認為,從數據上來看,輪候情況現階段進入樽頸,高踞難下,但至於會否再度攀升,則仍須再多看兩季數字,由於房委會要「做靚盤數」,故在財政年度的尾段,須要加快編配進度,有機會進一步拉高輪候時間。以2016年9月底的數字來看,當時輪候時間平均為4.5年,至2017年12月底升至4.7年,期內變化也不大,但至2018年3月底的數字,則一躍升至5.1年,令人咋舌。情況會否重演,便要拭目以待。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要令公屋輪候時間下降,難度很大,要恢復「三年上樓」,更近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必須承認這是殘酷的事實。新一份《施政報告》力推過渡性房屋,提出於未來兩至三年內,提供約10,000間過渡性房屋單位,無疑是無可奈何的措施。筆者非常期望,以時間換取空間,社會在支持政府加快覓地建屋上,既要口動,也要行動,才能有望緩減問題。

此頁最近更新日期 : 2020 年 1 月10 日
 


本會簡介
關於本會
組織架構
屬會名單
職員芳名
工作報告
本會章程
入會申請
支持本會

新聞動態
新聞稿
關注問題
問卷調查
焦點問題

專題文章
專題文章

刊物出版
專題刊物
屋邨簡訊
紀念特刊

政策資訊
公屋政策

房屋數字
公屋通識

聯絡查詢
公屋聯會

私隱政策
私隱政策

公屋聯會 Federation of Public Housing Estates